在當代社會工作實務持續演進的時代脈絡中,優勢觀點已成為一股深具人本精神的指引之光,它不僅強調每個人原生的力量與潛能,更以增權(empowerment)與合作為核心,牽引助人者與服務對象一同走過復元與自我實現之路。2025年7月17日,由台灣復元優勢觀點社會工作學會主辦的「2025優勢觀點與社會工作」研討會中,便以「雙向復元:優勢觀點與助人實踐的交融」為題,廣邀台港澳學界與實務工作者齊聚一堂;會議涵蓋主題演講、實務發表與多元座談,從保護性服務、高齡照顧、身心障礙支持到精神健康領域,探索優勢觀點在各面向服務中的實踐路徑。
目前擔任台灣復元優勢觀點社會工作學會理事長的劉素芬老師,本身也是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的共同主持人,更聯結了學會、北大USR計畫、與高齡中心,透過一系列的研討、展示、參訪、及座談等方式,來促進台港澳團體在優勢觀點理論的廣泛應用與推廣。而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長期合作,致力於推動學術與實務的對話與整合,於2023年9月創刊高齡刊物《學老誌》作為平台,增權中高齡者面對老化,分享跨域經驗並促進終身學習。於本次優勢觀點年會中,USR計畫團隊不僅參與協辦,更設攤展出歷年成果與八期刊物,與來自各地的專業夥伴分享推廣高齡教育與據點培力的實務歷程。
當日研討會現場計有超過兩百位與會者,其中《學老誌》展示專區也吸引不少社工師、研究者與行政實務者駐足翻閱。一位來自臺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的社工師即表示:「這本刊物非常適合與我們機構長者共讀,內容貼近他們的生命經驗。」也當場表達希望定期獲贈刊物,作為機構內部的推廣使用。
現場亦有多位學者及業界人士針對刊物特定內容,進一步提出討論與回饋。如曾任職矯正署的與會者便指出,第六期有關高齡犯罪議題的文章,切中臺灣逐漸上升的高齡犯罪率,及邁入超高齡社會後衍生的司法與照護挑戰,應是未來社會該更加重視的問題。此外,更有多位來自香港的與會者對刊物理念表示讚賞,主動建立社群帳號加入《學老誌》官方帳號,表達支持與後續交流的意願。
研討會後,更有來自香港、澳門及中南部大學USR相關學者15位,於隔日7月18日來參訪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進一步深度交流《學老誌》的跨地區推廣。與會者均肯定該誌內容豐富、設計精緻,從實務經驗出發,更提出具體建議,盼望未來能擴大對華人中高齡社群的推廣力道。
香港城市大學講師陳裕娟博士即指出《學老誌》內容厚實豐富,更體貼長者可能無法完整閱讀,以大字體、短文、圖像化方式呈現,提升可讀性;建議可參考香港媒體《松柏之聲》的網路型態,提供有摘要簡版與線上刊載雙軌形式,也可作為未來在香港發行的策略,更可篩選不限制地區的篇幅如文人養生、飲食建議等題材分享,也可向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與聖雅各會等,這類專做長者服務的NGO發放,甚至透過文章交換、共編專題,擴展讀者網絡等方式,如此合作不僅有助華人地區經驗互通,亦能拓展《學老誌》的海外能見度,造福更多華人中高齡社群。
同行的夏禮德博士也建議應考慮受眾的分眾特性,針對45至60歲中高齡者、退休族群、照顧者及90歲以上長者,分別設計不同風格的內容;例如提供較多資訊型文章予準備退休的中壯年,圖像與故事為主的內容則較能吸引長者共鳴。香港精神康復者聯盟主席譚苑茜與服務發展主任楊彥琳則建議,長者常因視力退化或認知疲勞,較難長時間閱讀文字,建議製作Podcast、微電影或短影音,並在社區播放,讓資訊進入日常生活。他們也非常歡迎計畫團隊至港澳交流,合作推廣生死教育、回顧生命、跨代故事交流等。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中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主任鄧啟明也回應,過去八年也在服務高齡的領域中,因此肯定《學老誌》將「學」視為主題,「老」為客體的理念,因為老化是自然的現象;而豐富的文章內容可以透過其他媒體再製與宣傳,有助於幫助長者面對老化時的不確定感與降低焦慮,重新創造老化的價值。屏東縣政府社會處屏東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社工員蔡淑敏則分享,南部社區長者學習意願高,《學老誌》主題涵蓋各面向,除高齡防詐、失智照顧家庭等實務現場常見情境,亦期待日後增加高齡防暴議題;且南北資訊與地理文化仍有差異,建議計畫團隊可主動培育「地方種子講師」,如摘選專題報導與生活健康知識,搭配簡報、活動指引等協助推動主題共學。
此外,來自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系的曾仁杰老師,也分享該校USR經驗「三生有興-大學與社區的在地共創計畫」,指出場域在台東的建榮里,有許多退伍老兵與原住民在地務農,是相當弱勢的團體,也讓學生以人類學的方法,在地做田野調查,並為長者留下影像紀錄。玄奘大學社工系講師王松玲也分享,該校USR計畫推動新埔的柿子產業,鼓勵青創回流,後來社工系也介入輔導,他們也發現在地的新住民高齡化的現象也逐漸浮出檯面,未來學老誌也可以思考國際化往新住民的需求發展。
嘉南藥理大學社工系講師陳威全也分享青銀共學經驗,他曾經在機構中鼓勵長者將家中的手路菜做成便當銷售,不但讓長者有表現的舞台,也能夠有收益;而且鼓勵學生拍攝長輩做菜的影片,自然而然青銀共學,讓學生的數位技術加上長者的生活經驗,呈現在Podcast或是直播影片中。
本次參訪活動中,《學老誌》獲得研討會現場及台港澳團體高度肯定,被讚譽為具備文化深度、在地連結與教育意義兼具的刊物。港澳代表多表示,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與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在結合社區、開放資源、跨代共學方面的實踐,具參考價值與合作潛能。會後各方已表示願意持續互動,盼未來能開展更多跨區域、跨文化的學老共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