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Loading...
跳到主要內容跳到主導覽列
主選單錨點
主內容錨點
SYSTEM.NEWS.校園焦點

林道通校長於教務部從李承嘉校長手中接下印信

希望列車啟動 林道通教授接任本校第九任校長

August 4, 2025

臺北大學舉行第九任校長就職典禮,由資工系特聘教授林道通接任校長一職。林道通校長以深厚學術造詣、卓越行政歷練及前瞻教育理念,獲得校內外高度肯定。對於未來校務發展,他聚焦於跨域融合、AI賦能、多元創新、雙軸轉型等面向,特別提出六大治校理念,引領臺北大學迎接新時代挑戰,開創嶄新格局,期望打造臺北大學成為引領國家社會發展之前瞻學研重鎮。

林道通校長長年深耕於人工智慧、影像處理和電腦視覺領域,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現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並取得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學位,學術表現傑出,於2022年至2024年連續獲得美國史丹佛大學全球排名2%頂尖科學家。曾任臺北大學資工系主任、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主任、通訊工程研究所所長、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教務長、學術副校長及代理校長等職務,熟悉高教治理與行政運作,擁有豐富領導經驗與宏觀視野。

林道通校長特別感謝歷任校長們,為臺北大學奠定堅實的根基與長遠的格局。他也特別指出,數十年來,臺北大學發揚中興法商優良傳統,始終堅守「追求真理 服務人群」的校園精神,培育出無數優秀人才。從中央與地方政府,到司法、財經、教育、企業與非營利部門,校友們遍佈各行各業,為國家發展與社會福祉作出卓越貢獻。臺北大學的榮耀,不只在於學術聲望,更在於每一位師生、校友們,共同實踐社會責任、回饋社會的行動。

在就任校長前,他便地毯式拜訪校內師長,除了訴諸理念與願景,也藉此凝聚更多共識,對於各項校務發展建議,逐一彙整重點。針對未來四年,他提出六大治校理念,朝向建構雙渦輪引擎校區發展策略,建立首都大學品牌,並搭配數位與永續雙軸轉型趨勢,描繪出臺北大學未來的發展藍圖,打造臺北大學成為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與永續發展能力的大學。這六大治校理念,包括躍升校譽品牌、深化跨域研究、精進教學品質、健全財務績效、擴大國際鏈結和實踐永續治理等面向,具體落實在14個目標,以及相對應的96個執行策略與行動計畫。此外,他也構思國立臺北大學(NTPU)4.0發展藍圖,其中包括以「城市大腦」的概念,推動智庫中心,橋接研究群與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分析社會與產業現況,協助區域發展。這些理念將由新組成的行政團隊積極落實,使校務發展更加完善,讓臺北大學持續邁向卓越。

林道通校長於致詞時說,站在這個新的起點上,他的內心充滿感恩,也滿懷希望。再宏大的願景,若無團隊的共同努力,終將難以落實。因此,他誠摯地邀請所有教職員、學生、校友與社會各界朋友們共同努力。他深刻地期許,未來的臺北大學,既能承先啟後,保有學術自由與公共責任的精神,也能勇於創新、放眼全球,成為臺灣社會發展的堅實後盾。讓這所大學的精神與光芒,在未來的歲月中持續綻放,再創巔峰!

「來,是偶然。離開,是必然。」回顧過往8年,卸任的李承嘉校長感謝行政同仁和校友們為學校所作的努力,他也恭喜林道通校長,是臺北大學第一位理工科技出身的校長。期待未來臺北大學在其領導下,校務更加昌隆。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主席吳清基受邀致詞,他期待臺北大學校務於林道通校長主持下,在AI的時代裡,必有著更多創新和卓越的前瞻發展。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公布最新2025影響力排名,臺北大學在SDG16 (促進和平、正義與制度)位居世界第8,全國第1,彰顯出臺北大學在永續領域的卓越成績。前校長薛富井感謝李承嘉任內貢獻,也讚許林道通校長在行政工作的優異表現和領導力,加上其與各界的互動連結,這些都將成為未來帶領臺北大學向前的動力。

校友總會榮譽理事長張平沼回顧李承嘉校長就任時,便和他談論於心湖種植櫻花一事,成就現在心湖的美麗校景。他指出,在校友們的齊心下,將繼續支持林道通校長推行各項校務。理事長許明仁感謝李校長任內深化學校與總會的連結,他也相信林道通校長將為臺北大學發展再創佳績。他承諾總會將繼續發揮校友網絡力量,為母校提供支援,並且持續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協助推動產學合作,以及支持母校國際化發展。立法委員蘇巧慧向在座貴賓說,北大特區從北大荒時代成為現在熱鬧的臺北大學城,當中臺北大學已成為社區裡的秀麗景點,這都得感謝歷任校長努力和貢獻。

就職典禮邀請產官學各界與會,其中包含雙北、桃園等機關團體貴賓,期望藉此深化互動,讓臺北大學與在地連結更加緊密,落實臺北大學履行大學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同時切合教育部長鄭英耀於新任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所期勉各校結合產業和區域資源,以迎向發展AI、面對國際人才競爭的新挑戰。現場與會嘉賓除了表達對林道通校長的祝賀與期許,並期待在其領導下,臺北大學能持續發揮學術影響力,為臺灣高等教育注入新動能。

(本校一級單位主管名單如附檔)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希望列車啟動 林道通教授接任本校第九任校長
人工智慧應用與管理碩士學程正式上線

智慧醫療學程轉型升級 臺北大學人工智慧應用與管理碩士學程正式上線

August 1, 2025

為因應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產業應用需求,國立臺北大學永續創新國際學院原設之「智慧醫療管理英語碩士學位學程」(The Master Program in Smart Healthcare Management)已正式獲教育部核定,自115學年度起更名為「人工智慧應用與管理英語碩士學位學程」(The Master Program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課程範疇從科技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同步拓展至商業、管理與資訊科技等多元領域,強化跨域整合與實務應用導向。

新學程採用T型跨領域整合課程設計,結合AI技術、管理實務與智慧醫療三大主軸,培養學生兼具技術深度與應用廣度。課程內容涵蓋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AI專案管理、智慧健康照護及金融科技等,協助學生靈活運用人工智慧於產業、醫療與社會問題中。

畢業生未來可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或投入AI應用、智慧醫療、金融科技等關鍵產業。面對全球AI人才缺口與數位轉型浪潮,招收外籍生的本學程致力於培育具國際視野、創新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跨域專業人才,強化國立臺北大學於人工智慧教育領域之國際競爭力與社會貢獻。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智慧醫療學程轉型升級 臺北大學人工智慧應用與管理碩士學程正式上線
狂賀!世大運射箭湯智鈞勇奪金牌 女團風佑築奪銀牌 創輝煌紀錄

狂賀!世大運射箭湯智鈞勇奪個人金牌 女團風佑築奪銀牌 創輝煌紀錄

July 28, 2025

世大運傳捷報!本校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湯包」湯智鈞同學在德國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中射下男子個人反曲弓金牌,不僅為湯智鈞個人在成人國際賽事中之首面個人金牌,更是台灣射箭代表隊睽違二十年於世界大學運動會男子個人反曲弓項目再次奪金。

回顧湯智鈞金牌戰歷程,其於四強賽中以60完封土耳其選手圖梅爾(Berkim Tumer),順利晉級金牌戰。面對中國選手秦望愉,湯智鈞同學雖於首局微幅落後,然其迅速調整策略,於次局連發三支10分箭扳平戰局,雙方激戰至加射階段,湯智鈞同學最終以精準之10分箭完美收尾,以總比數65險勝,為中華代表團摘下本屆世大運第三面金牌。教育部體育署鄭世忠署長與我國駐德代表謝志偉大使亦親臨現場觀賽,共同見證榮耀時刻。總統府亦特此發出賀電,肯定湯智鈞同學之優異表現。

賽後湯智鈞表示,加射階段當下很緊張,甚至手有點抖,但他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因此帶著自信完成動作。然而,對於未能與隊友共同於反曲弓男子團體賽奪牌,表示此為本屆世大運之最大遺憾。他強調:「團體是最好的指標,3個人一起參賽,攜手拿到獎牌,一直是我最大目標。」

教練劉展明於受訪時指出,湯智鈞同學於反曲弓男子團體銅牌戰後狀態曾一度低迷。經賽後檢討,確認主因為風向而非動作問題後,隨即鼓勵湯智鈞同學穩定心態,並調整金牌戰之策略,最終收效甚佳。劉展明教練強調,湯智鈞同學曾為2018年亞洲運動會男子團體反曲弓金牌及2020年東京奧運男子團體射箭銀牌得主,此次榮獲世大運個人金牌,不僅是對其長期努力之肯定,「這是他成人國際賽首面個人金牌,對整個團隊是很振奮消息。」

另外,由風佑築同學(本校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新生)、李采璇與郭紫穎組成之台灣女子反曲弓代表隊,於資格賽中以總分1927分名列第四種子。隨後在淘汰賽中,團隊接連擊敗義大利、印度與中國等勁旅,成功晉級金牌戰,此亦為繼2017年臺北世大運後,我國女子反曲弓團體再次挺進決賽。

金牌戰面對來勢洶洶之日本隊,中華隊首局以5655搶先拿下2分。然而,受到天候影響,加之日本選手表現出色,中華隊於第二至第四局相繼落敗,終場以26之比數收下銀牌。風佑築同學於今年初亞洲盃曼谷站奪下個人銀牌,為台灣射箭界之明日之星,未來表現可期。

而本校企業管理學系陳思妤與來自國體大的吳子瑋組成的複合弓混雙代表隊,在4強賽中面對印度,印度在前11箭全都射出10分箭,包括8箭命中靶心,在前12箭射完後已取得7分領先,最終陳思妤/吳子瑋以151:158敗下陣來,落入銅牌戰。可惜在銅牌戰中,148比153不敵英國Hallie Boulton/Ajay Scott,最終獲得複合弓混雙第四名。

【本校射箭德國萊茵魯爾世界大學運動會得獎名單】

個人

湯智鈞 反曲弓男個人金牌

團體

風佑築 反曲弓女團體銀牌

混雙

陳思妤 複合弓混雙第四名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狂賀!世大運射箭湯智鈞勇奪個人金牌 女團風佑築奪銀牌 創輝煌紀錄
本次合作將以「實務議題」帶領學生分析及討論,後續有機會也將擴及其他相關科系課程

官學合作!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簽署MOU-培育青年參與市政

July 25, 2025

新北市政府積極鼓勵青年參與市政,今年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合作,啟動「114年度大專院校參與市政跨領域規劃計畫」,24日由副市長劉和然代表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明燦簽署合作備忘錄,後續將由臺北大學教授帶領120名大四學生與市府相關局處同仁,共同研討社會住宅、都市更新、智慧治理及環境永續等多項市政議題。透過官學交流,將青世代觀點融入城市發展,落實永續理念。

副市長劉和然表示,新北市一直鼓勵年輕世代積極參與市政,透過教授與同學們的努力,共同推動具前瞻性、可行性之都市發展策略。很感謝陳明燦院長率羅至美副院長、游舜德主任、彭惠君主任、葉佳宗所長及各位老師參與,此次合作將先由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挑選「實務議題」並帶領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後續有機會也將擴及其他相關科系課程。新北市政府也會依校方所擬議題性質安排相關局處參與課程討論,並提供實務經驗及資訊。目的除了強化青年在都市發展與永續領域的參與,也幫助學生更早接觸實務,為未來就業發展奠定基礎。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明燦於致詞時提到「學而優則仕」,作為學者都希望做出好的研究能提供給政府,也讓學生看見自己的專長能創造出實質改變。透過此次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之簽約,雙方合作對象除此次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之外,未來將包括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例如公共治理)、財政學系(例如財政治理)、都市計畫研究所(例如城鄉治理)以及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例如環境治理)等學術單位加入官學合作陣容,冀望身處新北市內的國立臺北大學也能貢獻一己棉薄之力,攜手新北市政府共創更美好願景與未來。

新北市青年局長邱兆梅補充,青年局為市府推動青年公共事務的窗口,歷年來推動「青年永續社會設計挑戰賽Social Designer」、「飛鳶盃公共事務個案競賽」、「青春還鄉–地方創生微電影競賽」、「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的出題單位等活動,因此本次由青年局協助串聯跨局處資源,提供青年學子務實經驗,期待5個月後獲得各面向之市政建議,未來將持續與各單位交流,共創共好。本次計畫為期5個月,課程結束後學生將進行議題成果發表。此官學合作不僅是新北市推動青年參與市政、連結校園與城市的重要一步,更象徵市府對培育未來城市治理人才的重視與承諾,期盼透過跨領域對話,攜手共創更具韌性、創新與人本關懷的城市。

SYSTEM.NEWS.閱讀全文 關於官學合作!新北市政府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簽署MOU-培育青年參與市政
SYSTEM.NEWS.公告列表
GENERAL.三峽校區
SYSTEM.REAL_TIME_INFO.天氣資訊

SYSTEM.REAL_TIME_INFO.公車(正門) :
SYSTEM.REAL_TIME_INFO.點擊編號可查詢公車動態
SYSTEM.REAL_TIME_INFO.鶯歌火車站
YouBike
SYSTEM.REAL_TIME_INFO.新北市YouBike站點資訊